只赚三毛七,守信志不移——记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林生丽
信用查询

只赚三毛七,守信志不移——记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林生丽

发布时间:2024-02-07|来源:中工网|专栏: 典型案例

分享到
 “让低收入者、困难群众也能下得起馆子,我要尽一份力。”1995年,41岁的湖南邵阳下岗女职工林生丽许下这个诺言,决心为困难群众“吃得饱”做点实事、好事。

  28年来,林生丽一直坚守初心,她经营的凯阳餐馆每年以“最低价”为当地老百姓提供20多万份质优早餐、中餐,周边不少低收入人群受益。她曾荣获“邵阳市道德模范”“湖南好人”“第九届湖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

  2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邵阳市大祥区红旗路街道的凯阳餐馆,听林生丽讲述她的爱心故事。

  薄利经商,坚守背后是苦辣辛酸

  凌晨3点半是林生丽的上班时间。寒风瑟瑟,凯阳餐馆后厨,70岁的林生丽独自忙活着,在熬煮粉面用的高汤、炒浇头。

  “6点半开门迎客,按照我的节奏做事,刚刚好。”林生丽动作利索、不急不躁,气雾氤氲的灶头上,豆腐、木耳、大片牛肉、清汤排骨4个浇头一一炒好,只等客人来。

  收银台旁的墙上,那张红底黄字的价格表就是林生丽的坚守:早餐供应粉面,按照大、中、小碗,豆腐、木耳浇头的,每碗分别为3.5元、3元、2.5元,排骨、牛肉浇头的,每碗分别为7元、6元、5元;自助中餐每人6元。

  “这个价格是同行‘最低价’,一碗粉面的利润只有三毛七。”林生丽说。

  如此薄利,何以坚守28年?

  林生丽是红旗路街道居民。1973年,她到武冈市大圳磨石岭当知青。见那里的村民一日三餐吃红薯、杂粮,还常常断粮断炊,便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为让困难群众下得起馆子、吃得饱饭出一份力。上世纪90年代初,林生丽历经自主创业、下广州打工赚钱,终于在1995年筹足2万元,办起凯阳餐馆。为践行诺言,从营业初,林生丽就制定了当时市场上“最低”价格的早中餐,早餐粉面最低每碗2元,自助中餐每位5元。直到2008年初,物价上涨,餐馆完全没有利润,林生丽才将粉(面)价格调至最低每碗2.5元、自助餐每位6元,直到现在都没涨价。

  开餐时间到,顾客接踵而至,林生丽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忙着为客人下粉面、收拾碗筷。

  坚持卖低价餐食,林生丽吃了很多苦。为了控制成本,她只请了3名员工,大多数工作亲力亲为。每天3点半上班,工人下午3点下班后,她自己还劳作到晚上八九点。然而,身体劳累只是其次,林生丽的“低价”行为曾一度被众人质疑,让她很长时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同行排挤我,说我‘搞事情’;朋友嘲笑我,说我是‘傻子’;连丈夫也不理解我,用离婚和儿子逼迫我涨价。”林生丽说,尽管如此,她也从未退缩。她说:“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既然做了,就要有头有尾。”

  2019年,林生丽的事迹被媒体记者报道,当年她获评“邵阳市道德模范”。收到消息的时候,林生丽正在餐馆忙活。“当时,我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但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心里想,‘看吧,我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是有人认可的。’”林生丽说,那一刻她如释重负。

  诚信做人,践诺路上义无反顾

  70岁,林生丽本可以跳广场舞、含饴弄孙,但她说:“我许诺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期限是30年,做人要讲诚信,只要我还没有倒下,定要把诺言践行到底。”

  实现这个目标,何其艰难。

  2020年底,新冠疫情暴发;此后2年多,餐馆生意惨淡,原本就利润微薄的小店入不敷出,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疫情期间我们难,那些低收入者更难,餐馆必须坚持经营,我来想办法。”林生丽对员工说。为了维持经营,她把丈夫的退休金匀出来,给工人发工资,苦苦坚守。

  2022年,林生丽右腿脉管炎发作,到医院做手术。“我倒下了,客人还是要吃饭的,餐馆不能停业。”经不住林生丽软磨硬泡,丈夫同意到店里帮忙。林生丽生病的10天里,凯阳餐馆中餐照旧营业,早餐暂停,她才住院4天就一瘸一拐地到店里帮忙。

  守诺路上,还需要抵抗住金钱的诱惑。

  近年来,林生丽的善举在邵阳地区广为流传,很多顾客慕名而来。此时,身边人劝她:“你再涨点价吧,好歹赚点钱养老。”确实,林生丽需要养老钱,20多年来,除去成本和工人工资,林生丽每月收入仅2000元左右。“我算过,餐馆平均每天仅粉面就可售出400余碗,哪怕每碗粉面涨价5毛钱,我1个月就能赚1万元。可是那样我就是个不讲诚信的人了。”林生丽说,她坚决不涨价。

  许诺容易守诺难,诚实做人,诚信经商,林生丽的故事感动了邵阳。现在,凯阳餐馆已成为邵阳的一个“地标”,代表诚信与文明,不少人前来打卡、为餐馆提供志愿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向林生丽学习,致敬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