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公示事项目录
信用查询
序号 事项名称 行政相对人 事项依据 备注
1 教师资格认定 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年教育部令第10号第三条、第四条第三条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具备教师资格。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包括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权限负责本地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实施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9年修改第十条第十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三十五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国务院令第188号第十二、十三条第十二条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关于印发<广东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的通知》粤教人〔2001〕74号第五条第一款五、教师资格认定的组织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教师资格认定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2 民办学校章程及修改核准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二十九条第三款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修改章程,应当根据管理权限,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核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1年教育部令第31号第二十三条、三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的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其中本科以上高等学校的章程核准后,应当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核准;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章程,经主管部门同意,报教育部核准。 第三十二条 新设立的高等学校,由学校举办者或者其委托的筹设机构,依法制定章程,并报审批机关批准;其中新设立的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其章程应当具备本办法规定的内容;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举办的高等学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章程,章程内容可参照本办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399号第二十条民办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经1/3以上组成人员提议,可以召开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临时会议。 民办学校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讨论下列重大事项,应当经2/3以上组成人员同意方可通过: (一)聘任、解聘校长; (二)修改学校章程; (三)制定发展规划; (四)审核预算、决算; (五)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六)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民办学校修改章程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由审批机关向社会公告。
3 社会力量举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第八条(一)实施本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及师范、医药类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二)实施师范、医药类以外的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三)实施高级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四)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五)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技工学校,由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审批。 对涉及多个办学层次的设立申请,由负责审批高层次学校的审批机关统一受理,并征求其他层次审批机关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正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 校车使用许可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广东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8号第十四、十五、十六条第十四条 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使用校车,应当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填写校车使用许可申请表,向县级或者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校车所有人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   (三)校车经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并取得的合格证明;   (四)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人的驾驶证;   (五)包括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在内的校车运行方案;   (六)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七)机动车承运人责任保险凭证。   校车服务提供者还应当提交校车租赁合同、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由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成立的校车服务提供者,还应当提交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公交线路经营许可证。   第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审查,材料齐全并符合规定的予以受理,并于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涉及城市道路的,还应当送同级城市道路管理机构征求意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城市道路管理机构收到征求意见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教育行政部门回复意见。   校车行驶线路超出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市、县的,收到申请材料的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向相关县级或者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征求意见。   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城市道路管理机构的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也可以委托指定的行政机关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决定书;决定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2012年国务院令第617号)第十五条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者申请取得校车使用许可,应当向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条件的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分别送同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征求意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意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回复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批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校车标牌,并在机动车行驶证上签注校车类型和核载人数;不予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
5 学前教育机构设立、变更、终止审批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全文第八条 民办学校的设立,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一)实施本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及师范、医药类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二)实施师范、医药类以外的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三)实施高级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四)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五)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技工学校,由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审批。 对涉及多个办学层次的设立申请,由负责审批高层次学校的审批机关统一受理,并征求其他层次审批机关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正全文第一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 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九条 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全文第二十八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1991年修正全文第一条 为发展我省基础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初等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必须继续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可分地区、分步聚、分期实施,1992年基本完成。具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第四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教学。 第五条 在国家确定统一的基本学制之前,全省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制。 第六条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 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就学的适龄儿童、少年,须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 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统一规划学校的设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教育设施,以满足本地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要积极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使盲、聋哑、弱智和其他残疾儿童、少年能受到义务教育。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各类学校。 第八条 学校的开办、合并或停办,须经县(市、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制订和实施义务教育规划,扶助经济困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础教育。 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实施办法的实施,负责制订全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组织师资培训,检查教育质量。 市(地)、自治州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本地区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培训教师和帮助教育基础差的地方提高教育质量,并组织落实和检查验收。 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负责完成本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县(市、市辖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本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本地区的小学和初级中学。 第十条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承担使其适龄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对不履行义务者,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其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履行义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招用应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对招用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免收杂费。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收费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减免杂费。政府设立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 第十二条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省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筹措,予以保证。 省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教育经费。每年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具体增长比例,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省、市(地)、自治州、县(市、市辖区)、镇的机动财力,每年也应有适当比例用于义务教育。 乡财政收入应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事业。 省、市(地)、自治州。县(市、直辖区)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应给予补助。 国家拨给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边境补助费和民族地区补助款,都必须安排一部分用于发展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事业。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费附加。具体征收办法按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城市、农村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集资、捐资助学。鼓励华侨、港澳同胞自愿捐资助学。 厂矿、企业举办的中小学校,其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和克扣。对违反财经纪律、侵占、挪用或克扣教育经费者,应追回款项,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办学单位必须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设施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农村学校的基建维修费和课桌凳购置费,主要由所在乡(镇)筹措,城市学校校舍基建投资要列入当地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七条 学校的校舍、设备、场地、厂场,由县(市、市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发给使用证明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和破坏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校办厂场等财产。侵占和破坏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要严格控制社会各方面向学校征收费用,严禁向学校乱摊派。 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出租、转让或改作他用;因特殊需要改作他用的,须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得污染学校环境;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不得在学生中或利用学校设施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办好师范院校、教师进修院校,并委托其他高等院校有计划地培养和培训教师。县(市、市辖区)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增拨的教育经费,要保证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培训由县(市、市辖区)规划和组织;初中教师培训由市(地)、自治州、县(市、市辖区)共同规划和组织。 师范专科学校要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制,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的初中师资;各级教育学院在保证完成在职教师培训任务前提下,举办普通师专班,培养初中师资;非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举办师资班,为初中培训和培养师资;省民族学院应举办师资班,为民族地区培养初中教师。 要通过函授、刊授、广播电视、卫星电视教育、业余进修等多种形式培训在职中、小学校教师。 第二十条 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初等学校教师应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程度或同等学历,初级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程度或同等学历。凡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资格证书,逐步做到学历合格或取得考核合格证书的教师才能任教。学校的行政管理干部也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二十一条 中、小学教师统一由市(地)、自治州、县(市、市辖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未经批准,任何机关和单位不得抽调或借调教师担任其他工作。要保证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主要分配到中、小学校任教。 民办教师实行工资制。民办教师的报酬应逐步做到相当于当地同类公办教师的工资水平,具体标准由县(市、市辖区)或乡(镇)人民政府决定。经费来源,除国家补助部分外。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教龄满15年以上并经县(市、市辖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民办教师,可分批转为公办教师,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二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居住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教师在发放奖金、安排住房、子女就业以及公办教师的公费医疗等方面应与当地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在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山区、林区、边远地区、渔区和海岛任教的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其待遇可高于一般地区的水平,具体办法由该市(地)、自治州、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三条 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凡从事教学工作25年以上者,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发给荣誉证书;教学水平高,成绩特别显著的教师,由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鼓励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由城镇去农村任教的,可保留其城镇户口。 第二十四条 教师应具有高尚品德,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禁止打骂、体罚学生。 学生应尊敬教师,遵守纪律,勤奋学习,爱护公共财物。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保障教师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对辱骂、殴打、伤害教师者,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检查验收制度。验收标准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对实施义务教育成绩优异者、资助或兴办学校成绩显著者,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对不负责任贻误义务教育实施的领导者,应给予批评,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各市(地)、自治州、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具体规定。
6 未成年人入读工读学校审批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修正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五条 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 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 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 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7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置审批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6年修正第十一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正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核、批准、注册或者备案手续。||《广东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1991年修正第二条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初等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必须继续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可分地区、分步聚、分期实施,1992年基本完成。具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4号第八条(一)实施本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以及师范、医药类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二)实施师范、医药类以外的专科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三)实施高级中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四)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五)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技工学校,由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审批。 对涉及多个办学层次的设立申请,由负责审批高层次学校的审批机关统一受理,并征求其他层次审批机关的意见。
8 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免学、缓学审批 自然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5修正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的实施细则(试行)》粤教基〔2014〕24号第四、七条第四条 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均实行每年秋季入学。   不设区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入学规定,组织和督促本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可以在办学许可证及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招生条件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办学特色与需要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适龄儿童、少年可以自愿选择就读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公办和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入学选拔。   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经入学考试,审查合格被录取后,按规定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即准入校学习,取得学籍。未经学校批准,不按学校规定期限到校办理注册者,不保留入学资格,不建立学籍。被发现采取舞弊、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入学资格的普通高中新生,经学校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取消其学籍。因病或特殊事故未到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普通高中新生,凭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或有关单位开具的证明,到学校办理延缓入学手续,经学校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保留其入学资格1年。保留入学资格期间,没有普通高中学籍。 第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经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出具证明,由学生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延缓入学。缓学期一般为一学年,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9 中外合作办学审核审批 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广东省第二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2011年粤府令第161号第五条广东省第二批扩大县级政府管理权限事项目录 一、下放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 第五项 中外合作开办学前教育机构审批||《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第三批)》粤府令第125号第二条中外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审批委托广州、深圳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十二条申请设立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申请设立实施高等专科教育和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中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助学、文化补习、学前教育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申请设立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由拟设立机构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4年教育部令第20号第十二条根据与外国政府部门签订的协议或者应中国教育机构的请求,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邀请外国教育机构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被邀请的外国教育机构应当是国际上或者所在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者职业教育机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将一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市实施的决定》201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1号第十六条委托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审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